孤寡代表什么生肖?
在十二种动物中,“孤”形容的是“牛”;而“寡”字描述的则是“猪”。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牛和猪不仅都是人类祖先始祖母(即伏羲氏)的儿子,而且都曾经被作为祭祀的牺牲。 《仪礼·特牲》记载,古人祭祀时,“豕在后”,意为将小猪置于后边,而“牛在前”,意思是要把公牛放在前面。
《吕氏春秋·季春》还提到: “命国野之民无惰,尽会聚之也……择五之精者,天子亲率诸侯躬耕帝籍田,以示有天下,勤民治业也。” 这些记载说明,在古代,牛和猪的地位都很高。
古书还对这两种动物的习性做了具体的描写。比如: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说: “虎者,阳物,至尊,百兽之王。” 唐代封演撰写的《封氏闻见记·佛图》中也说: “像其形貌,或画四臂,或三臂……或作师子,或作水牛。”这虽然讲的是佛图中的神像形象,但古书上对老虎和牛的描绘,大多也都是这样的。
从“虎”、“狮”等字的字形上看,它们都与“牛”有关。如“狮”字由“师”和“奚”组成,“象”字由“象”和“辛”构成,“犀”由“象”和“夕”组成等等。古代的“虎”、“狮”等字,都从“丑”,可见这种野兽的形象与牛有很大关系。 而“猪”字的字形变化就比较复杂了。汉代的“猪”字写作“豚”,而“豚”字又是由“大”和“良”组成的。“良”本指羊,《说文解字·羊部》:“良,美也。”
古人用“良”表示美好的意思来修饰“大”,可能是为了突出猪的体型大且肥美的特点。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亥部》中解释“猪肉”的概念时说:“亥,肉之属也。”这里所谓的“之属”就是泛指一切猪型动物,包括野猪在内。 除了外形特征之外,“孤”、“寡”二字分别用来指称十二生肖中的属牛和属猪,还在于它们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性。
宋代吴楚峰撰写的《春秋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说明到了宋元时期,人们已经普遍公认“牛”和“猪”是特别守秩序、爱干净的动物这一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