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属什么生肖?
“夕”这个字属于象形文字,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它所象征的意象。 一般认为,“夕”的字形演变如下: “夕”字上面的图形有两部分,像两个手指,下面像膝盖,整个图形象征一个人弯着腰,双手着地,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体操中的“爬”或者“俯卧撑”。 这种姿势在古代常用来指称某种兽类,比如《礼记·檀弓下》中有“犬死,曰‘孤’,狗死曰‘跋’,牛死,曰‘阻’”,其中的“跋”和“阻”都写作“」”。
可见,“夕”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指称某个人类的动作逐渐抽象成表示时间单位的符号的过程。 而表示人类这个概念的文字演变过程要复杂一些。在甲骨文中,“人”或“大”的字形都是上面一部分象人的头发,下面象人的身体(也可能包括双腿)。
后来,“人”的字形变成了上面象人的头颅、四肢,下面象人的躯干(不包括四肢)。而“大”的字形则变成上面象人体的头面部,下面象人体躯干与两腿。 不过这两种字形在表达含义的时候是有区别的——用“人”或“大”作定语的时候,修饰的是人身上的部位;用“人”或“大”做主语的时候,表示的是人身上的整体构造。
由此可知,“夕”字所对应的符号化的时间单位要比“人”或者“大”这些表示人类个体的词出现的晚得多。因此它在词汇序列中就在“人”“大”之后,并且排在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基于类似的道理,古汉语的语法里也有一个“定冠词”,它的修饰对象就是“人”和“物”的两个类别。其中,用“大”修饰的对象主要是表示人体部位的名词,用“人”修饰的对象主要是表示人与动物身上的零件以及器物之类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