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是音乐生肖?
子鼠 夜半三更开门,为十二时辰之首;又因老鼠善于夜间活动的习性,故在子时的夜晚也称为“暗夜”或是“鼠夜”。《诗经·豳风·七月》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唐代陆龟蒙《燕昭王》诗注引唐朝段成式的话:“蟋蟀,又名促织,末秋时,衣袖之间,相呼达旦而息……夜则思其居处,惊悸梦寐。”可见古时称“子夜”、“荒鸡”的同时,也叫“漏尽”“晓钟鸣”或“月没参横”等。这些称谓都反映了子时夜的漫长和黑暗。
丑牛 “破晓”就是“晨昏破晓”(《红楼梦》第十七回)之意,说明在寅卯时辰,太阳将出未出的这一段时间,天已渐渐明亮,黑夜即将过去,白天马上到来。此时,人们可以依稀看见远处的物体,但天地间仍然一片朦胧,这正像《礼记·檀弓》所说的“清早,日出处”的景致——“昧爽”。所以,古代诗文常用“卯”字来指谓清晨,如李商隐的诗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献延陵侯》),李煜的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 (《清平乐》),还有杜甫的诗句“莫问今朝是几朝,阴阳断决潮高低。金乌玉兔海中央,雁行斜列云四垂”(《遣兴》) 寅虎 在古代的星象图中,“寅”代表的是“荧惑星”,也就是俗称的“火星”。由于火星的运动轨迹难以捕捉,古人便把火星的运行轨迹看作是一种善恶报应的象征,认为它同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在用“寅”来指代清晨时,常常将它与“夕”对应,表达“善恶有报,自食其果”的意思——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朴素的解释。
卯兔 东方既白,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又称初一日、元日、旦日等;月亮刚刚升起,日光微弱,天地晦暗不清,正如《礼记·乐记》中说的“日月合璧,星辰错落”,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昏旦不通光。”然而,即使是在最昏暗的凌晨,总有些动物开始活动了,它们朦胧的身影最先被人类发现。在古代传说中,兔子是第一个在新的一天开始时辰出现的动物,它是黎明和晨间的象征。
辰龙 早晨的雾气和尘埃在阳光照耀下渐渐消散,远处传来声声鸡啼,近处也有路人奔走报晓,这时节正是“万物茂盛”之时,龙从蛰眠中醒来,张目仰望,只见“乾乾日出”,于是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的一天。《周易·乾》曰:“大哉乾乎!刚健而动。”这正是对辰龙形象与性格的准确描绘。
巳蛇 当太阳升得高高,天空洒下粼粼金光的时候,一些昆虫也都醒了,它们破土而出,飞舞、欢唱。在植物世界里,有的还正在舒展着枝叶,但有的已经繁花盛开,露出灿烂的笑容。在阳光下漫步的蛇,也正像那些在叶丛里探头寻芳的蝴蝶一样多姿多彩。
午马 马儿在奔跑中看到了朝阳,听到了树叶间的鸟啼,它们扬起头,长长的鬃毛在微风中飘拂。在奔跑中,马儿的心跳加速,血液循环旺盛,它的身体变得暖洋洋,由此开启了新的生命历程。这不就像人生吗?年老的诗人望着渐高的一轮旭日,感叹道:“朝日冉冉升,即今犹少壮;前日虽白发,来日尚苍苍。”
未羊 午后,人们进入梦乡,只有羊还在不停地吃草、闲逛。这个时节也被称之为“羊歇”。这时候,太阳由中天逐渐偏西下滑,空中的温度迅速上升。在沙漠的绿洲,在幽静的森林,都有阳关灿烂,绿草如茵。
申猴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在这万壑有声、千岩竞秀之际,一只灵巧的猴子悄悄来到树下,摘取一个熟透的果子。随着夕阳的逐渐西坠,大地将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不过,在北方的大漠戈壁,这却是另有一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酉鸡 夜幕降临,群星闪耀,正是农家人收工吃饭的时刻。雄鸡高鸣,提醒奴隶主该就寝了。作为祭祀的牺牲,公鸡是神圣的,因为它要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人类的生存。所以,《礼记·檀弓》说:“君羔祀社,夫人蚕室。”郑玄注曰:“羔羊之皮,吉事所祭。” 戌狗 暮色苍茫,犬吠声此起彼伏。这时候,人们早已入梦,惟有月亮高悬天空,静静地照拂着大地上的万物。然而,在西方的一些古老文明中,月亮却是邪恶的化身,它总是与阴谋和背叛联系在一起。在黎明时分,为了驱散心中对月光的恐惧,人们有唱《月出》的歌谣。
亥猪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唯有星星在天空闪烁,似乎在向远方的人儿传递着浓浓的思念。在这薄暮冥冥之中,只有那弯新月高挂空际,照亮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