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共患难?

朴馨彦朴馨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书中,蛇与龙共用一个属相;而在现代十二生肖中,则没有共患难的生肖,因为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其中只有龙和蛇有“大灾年”的记载。《礼记·月令》:“仲夏行秋令,其虫蛇,其禽鸿鴈.....” “季冬行夏令,其虫羽,其政散,其德火。”这里的“虫”指的是一种动物,而不是昆虫。所以这里的蛇是指小蛇,而不是指“蛇神”。同样,《史记·律书》中提到“不周风居西北,主蛰者也。其兽蛇.....”这里也指出“蛇”是一种动物。 在古籍里,也经常用“虺”代替“蛇”字。如《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民食果蓏蚌蛤,肉臊血羹,而尸魔蛊毒,四足之属。”“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损害五行,使民内有邪气,阳被抑制而不能滋生。”其中“肉臊血羹”的“臊”字,就是指此类小蛇。另,《荀子·劝学》中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里的“冰”字,也是指这种小蛇,而不是指冰块儿。古人将刚出生的蛇称为“虺”或“赤蛇”。

除了以上两处之外,古代书籍中还经常出现“虺”代“蛇”的现象。“虺”代“蛇”应该是一个通用的情况。 而关于龙的记载就要复杂得多了,首先在古代中国,龙并不是一个图腾,而是一个复合体的象征。《周易·乾》中说:“大君天下之仁也,而不过。秉礼而行,莫不服矣。若龙之为,其犹君子邪!”这里的龙其实就是比喻贤明的君主。而这种观点得到广泛认同。

到了春秋时期,龙开始具有图腾的特点了。孔子说:“鱼鳞鸟翼龙文,见则天下安宁。”(《春秋·昭公元年》),也就是说,这时鱼和鸟的图案被赋予到龙身上,成为它的鳞片和羽毛,作为图腾的龙出现了。 而到了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中说:“世言龙善变,何以言之?以阴阳大小往来推之……故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时的龙已经有了“变色龙”的特点。 再往后,人们又给龙加上翅膀,让它会飞——这样龙就更加像今天的蛇了。因此我们看明代冯梦龙所著《新编全相平话·武二郎大闹东京城》中说到蛇时就有:“这蛇,头上生尖角,浑身披鳞甲,似龙形,能飞走。” 所以如果从共患难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龙和蛇最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