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生肖下一个是什么生肖?
猪年,是公元2019年和2007年的农历亥猪年,也是传统十二生肖年之一。 每一个生肖年份都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一个,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那么,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亥属猪,这是依据什么确定的? 这种确定方法来源于古代的纪岁方式“干支纪法”。在古代,人们用干支来记录日子,每一天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从甲子日开始,到癸亥日结束为一个周期。
在“干支纪法”中,天干地支依次排列,每一循环一次,就代表一个新的年份到来。也就是说,当天干地支重复回到起点时,新一年就到了,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新年来到”。而每个循环当中的第一个月又对应的是十二辰,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初一至初十”的“十天干”和“十个月亮”,这就是现代公历中的“日期”概念。
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规律,将周而复始的时间划分成了二十四个时段,每个时段被称为“月建”或“十二月建”,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天干表示,每天干配一个节气。然后,再将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首日命名为“孟春”“仲夏”“季秋”“孟冬”并用甲、乙、丙、丁表示。 最后,再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个月最后一天,与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立冬)相配合,这样就完成了时间上的周而复始。
在每年春节晚会的结尾,总会有一首歌《难忘今宵》,歌词中有句“难忘今宵,欢聚一堂,祝福话儿说不尽”,这里的“今宵”指的就是今天晚上和明天的早晨——子时和丑时的这一段时间。 而“元旦”就是新的第一天(子时开始)。“新年”就是指这一天中午以前(辰时之前)。 “春节”则是指今天中午(午时)到明天早上(卯时)这段时间。 所以,根据以上推断,今年鼠年应该叫“庚子鼠(鼠)年”,而明年牛年叫做“辛丑牛(牛)年”。
生肖,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遗产,一直伴随中国人生活。十二生肖之说,先秦文献中已有记载,但与今有所不同,今俗流传十二生肖次第始于东方青龙,即“鼠”,源于中国人的农耕文化时代,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十二年一轮回的规律,是十二岁地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十二生肖的排列是根据什么原则呢?明代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说:“子何以属鼠也?曰:鼠,阴类, month满十二个时辰,即一日一夜,合起来正好是十二个时辰。子时是夜里11点到点,这时鼠标最活跃。老祖宗就把地支分配给十二生肖啦。丑是牛,丑时牛忙着吃夜草啦。寅是老虎,老虎出山啦!卯时是天要亮了,兔子出来觅食!辰是龙,古代把一些奇怪的事儿皆认为神仙所为!辰时是人经过了一夜的睡眠,龙王爷开始行云布雨。第四位是巳时是蛇,蛇儿开始活动啦!午时,马儿开始午睡啦!未时羊儿下山啦!申是猴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酉时是黄昏,鸡儿开始回笼啦!戌时,狗儿守夜了!亥时猪儿呼噜噜睡了。”
这虽然是古人的一种想像,但是,这种想像却是有一定根据的,其中还隐约反映着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一种尚武思维。比如把十二生肖中地支排第二位的牛和排第十位的狗放在十二生肖的最后,就隐隐透露出这一点。古人崇力尚武,而“力”的象征莫过于牛,同时狗又是力的捍卫者,因此,最后把代表力和力的捍卫者的牛和狗作为十二生肖的殿军。
在十二种动物中,按自然界的活动规律:大体上属夜行动物的有鼠、牛、虎、猪;属白昼活动的有兔、龙、蛇、马、羊、猴;有昼伏夜出的有鸡;有整天活动的有狗。
从鼠至猪,从子时到亥时正好十二时辰,十二年为一个甲子,其排序的自然规律,古人多已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