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没生?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2种动物在农历的十二月运行一轮,正好一年。那么正月就是寅月(虎),初二就是卯日(兔)...最后一个月末了是不是应该是子月(鼠)呢?可是实际上却是辛亥月(猪)。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肖属相的起讫时间有所谓“地支纪年”和“天干纪年”之分。我国传统历法同时采用“干支纪年”和“地支纪日”的方法。但是“甲子”这个词的意思并不单纯指一个“甲”或一个“子”,而是特指“甲子”这一天,也就是指一个“甲子日”。
《诗经》中就有“甲子衍兮”的句子,说明在西周时代就已经用“甲子”表示日历某一天了。而“干支”一词的出现应该更晚一些。可见,从周代开始,我国的祖先就采用了今人眼中的“阴阳合历”——即同时以月亮为周期来计算日期,并以太阳为周期计算季节,来制定历法。这种历法同时适用于今天农历、公历的元旦(正月初一),而不用像古罗马教会历法那样为了配合耶稣诞生的希伯来历,把每年12月31日定为新年(相当于现在公历1月1日)。
这样的“阴阳合历”有一个问题:农历每个月初三以前,新月的出现往往不是在初一,而是在初四或者十五。从十二个月初一开始算,到了下个月初三以后,日期就会超过下一个朔望月。这样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农历月份大于公历月份”的情况——比如这个月是腊月,初一过小年,那下个月的月初就是“正月”了。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所以半个月后的农历初三,太阳的位置比初一初四时低了很多,又恰好赶上了满月,于是出现了“正月”。但是这种情况存在与否,“正月”到底出现在公历什么时候,是没有规律可以掌握的。古人不可能掌握这种现象,因此他们只能把每一年的第一天都当作“正月”,而把“正”解释为“正月”。
由于阴历每月初一的新月常常不在农历月份的第一天,所以古人所说的“子、丑、寅、卯”当然就不可能对应现在的“鼠、牛、虎、兔”了! 另外,古代的“正”字和现代也有区别——“正”字在古代是多义的,这里“正”的意思其实就是“正月”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