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字属于什么生肖?
我查了一下想字的古文字形,先秦的文字里好像没有这个字,到汉朝的时候才有了这字。但我想字最早应该出现在口语中,那么它的字形应该是民间流传的草写字形,也就是所谓的俗体。这种字体在魏晋时期有了官方认可的正统地位,并一直沿用至今。 看了很多版本想字演变的过程,最后发现它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上面这样一个带有走之儿的字形。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类似这样的图片(图片出处见图片名称): 这个图是《汉语大字典》中的插图,说明想字的字形的发展过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篆书开始,每个朝代的字形都有走之儿。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古今汉字怎样演变,想字的字形一定会有走之儿的部分。 那为什么只有汉代有想字呢?因为汉代的繁简字体混排,所以出现了很多异形字。而且根据我的查询,想字在古代也有写成这样的,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相思树上相思子”,注云:“今作‘想’。” 但是到了宋代,异形字就少了许多。这就和简化字有关了。因为简化字是在借鉴日本字体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推行简体字,所以简化字里有不少字都是从日文字形简化的。
因此可以推测,想字可能是在明代或清代由日本人引入中国的。 因为日语中的想字和汉字的想字不是同一个字,读音也不一样,所以日本字形的想字引入中国后就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即上图中的字形了。 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在古代文献中查找了想字的日语读音,结果真的看到了引用自日本的记载。比如在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内臣职掌》中有这样一句:“然私心窃想,此官极贵且极清。”其引用的资料就是日本人写的《西谈》:“中官想者,犹言思量也。” 再比如晚清李慈铭著《越缦堂读书记补正》中有这么一句话:“余于书肆中购得宋版《韩昌黎集》十卷……”其引用的资料同样来自日本学者编撰的《东洋见闻录》:“绍兴本《昌黎先生集》。”
综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来看,我想字的字形和读音的确有可能是近代由日本人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