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016年不是闰年?
先上结论,2016年不是闰年。 问题很简单,2008年到2015年的历法中只有3个闰年(2009、2012、2013),那么要使这10年间出现的日历天数和实际年份天数相等,必须增加366天,而2月份要多加一天,所以必须是4的倍数,即2014年和2016年是闰年。但2014年已经是闰年了,所以2016年必然不是闰年。
如果采用公历(格里高利历)来计算的话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因为每400年就差365.2425日,也就是多365天左右,只要除以4就能算出需要多加几个月的闰月来弥补。但是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考虑的因素更多,问题也就变复杂了。
首先,每年加一个月的闰月是很简单的,在农历的末两个月多添入19天里置闰,以使农历的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公历的12个月,从而保持阴历阳历同岁首。这是十分方便的,只是每19年中要多加7个月,也就是多加了半年。这样在19个年头里就能凑足一个甲子(60年),完成一次“周而复始”的过程。
其次,还要根据节气推算出“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份,再根据冬至所在季节的变化确定是否需要“立春节气”。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将节气划分成十二个部位,用子午卯酉四个字母表示,每个字母代表两个节气。如冬至所在的月份如果是“丑月”,那说明这个冬至是位于子月的月末,符合“冬至前后白昼最短”的特点,因此不用“立春”;但如果冬至是位于寅月(正月),那说明是“仲冬”,需要用“立春”代替“冬至”。
还要根据节气和干支记年计算出“夏至”所在的那几个月份,再根据“夏至”的特点判断是否需要“立秋”。 最后,还要根据二十四节气、干支计日和月份与公历的对应关系来倒推出具体的日期。 至于具体怎样推导计算我也不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业余爱好者能涉及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