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艺学校?
“工艺”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有点过时,现在叫“职业教育”,我觉得“职业”比“技”更准确一点 我国古代有科举取士的制度,从隋朝开始到了宋朝逐渐完善,明朝时候达到顶峰,天下文人通过考功名来入仕做官,这条路线俗称“文状元”;另一种是世袭军功,比如清朝的“武状元”,都是从老百姓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工者”、“商业”也是这个意思,指的就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的孩子有出息了,通过“工艺学校”或者“商业学堂”毕业,就是“理工”或“商科”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啦,和“文科”“理科”一个概念 我们现在的“大学”,其实古代也叫“书院”,分“文科”(包括“法律”“政治”)和“理科”(包括“医科”“工科”),当然以前不像我们现在分得这么细,但都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这种学校毕业的人称为“士子”或者“学子”,和“工人”“农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工艺学校”这个名字里有一个“学”字,说明它的培养目标仍然是高级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更多的是从事技术工作而不是研究或者做学术的理论工作。
我国现代建立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是1903年的京师同文馆,后来发展成北师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院校;其次是1904年建立的南洋公学,现在是西安交通大学;接着是1905 年设立的求是书院,也就是浙大;然后是1907 年建立的湖南岳麓书院,现改名为湖南大学;还有东北大学的前身奉天商务专校,现在属于东北大学,而南京河海工程学院也于1926 年成立,这些都是我国的顶尖大学,在民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有名了 除了这几所学校的“新学”以外,还有很多“旧学”也很厉害,特别是国学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华的“国学研究院”,由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大师领衔,培养了李济、吴宓、叶企孙、潘光旦等众多享誉盛名的学者,他们大多数人都继承了传统儒家的文化,所以称之为“旧学” 我在《教育大辞典》里看到这样一段话,来自章太炎给蔡元培的信,“惟高等教育,则请留办大学堂。除国学外,若外国文学、哲学、科学种种,皆以兼收并蓄为原则,不以限定学科为荣。此则望先生再三留心矣。”(章太炎:《致蔡元培》,载《复庵杂函》) 可见即使在民国时候,“新学”“旧学”也都是非常笼统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分什么新旧,只是分法不一样而已,很多所谓的新学旧学的学问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