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mba好考吗?
暨南大学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 早在27年前,暨南大学就开始在东南亚地区举办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是内地开展境外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
暨南大学在1907年迁移到上海。1927年,中央大学南迁,改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在当时中国最高学府中,是唯一一所以商科大学为发展重点的大学,而且在亚洲也独占鳌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茅盾、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马寅初以及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德诺均曾在本校任教。“皖南事变”之后,全校南迁桂林。1946年迁回上海。解放前夕,暨南大学因在大陆办学困难,一度在香港悬挂校牌。
1958年暨南大学于广州重建。翌年8月1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为暨南大学题写校名。校本部在广州石牌,并在上海和深圳设立有校区。1981年学校成为国务院确立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 年成为接受港澳台学生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暨南大学设有25个学院,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学士学位专业,89个双学位专业,86个系、研究所、研究室。现有专任教师1738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33人,副教授563人,硕士生导师513人,博士生导师86人。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2583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503人,本科生19405人;来华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7259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3264人,网络教育在册学生2159 人。
暨南大学设有校级独立科研机构5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等9个学科,下设研究机构41个,重点科研机构38个。学校编辑出版10种CN学术刊物。近年来学校承担了120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90多项,省部级400多项,600多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近年来学校共有2000多项教研成果获奖,其中73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校设有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个大学科技园, 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8个校企合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工程研究中心, 3个省级教学基地和2个省级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图书馆藏书267.75万册,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校园网络等教学现代化设施已投入广泛应用。有5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4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暨南大学素以“团结、务实、开放、创新”著称,在历史上曾创造出七个“第一”和“之最”:全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得到历朝中央政府确认,是第一所携有“暨南”校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有史以来在中国大学里有南洋华侨学生,且为数众多”,是中国第一所招收研究生的大学,全国第一所实行学分制的大学,新中国第一所招收和培养来自西方国家留学生、港澳地区学生和来自台湾地区学生的大学,中国招收自费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
暨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暨南大学继承和发扬“忠信笃敬”和“宏教立业”的传统,实践“自强不息、医齿家国天下”暨南精神,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质量创一流”和“学兼中外”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的办学特色,综合实力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