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唱跳儿歌有哪些?
儿歌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有趣、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易于为幼儿理解和接受,符合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激发幼儿唱歌、跳舞的欲望和表现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在听到熟悉的语言信息时,能随之愉快地唱歌、跳舞,达到轻松学习、娱乐的目的,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掌握了技能。
1、儿歌要短小、精练,易于幼儿掌握
儿歌的内容要短小并具有一定的想像性和启迪性,能开发幼儿的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如儿歌《大月亮》“大月亮,挂天上,下面坐着兔姑娘;大眼睛,长耳朵,吃着萝卜与青菜。”短短的几句儿歌把大月亮和坐在月亮上的小兔子的形象表现出来。幼儿在听到这首儿歌时都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关于月亮和小兔子的故事,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2、儿歌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综合性
儿歌《小猫钓鱼》把舞蹈、儿歌、故事综合在一起,把小猫“钓钩儿直,鱼儿不上钩”很生气地跑到水边玩耍,看到蝴蝶飞过来去抓蝴蝶,看到蜻蜓飞过来去抓蜻蜓,最后什么也没抓到,就跑到水塘边去钓鱼。猫妈妈看到弟弟钓了不少的鱼,就问猫弟弟:“这鱼比以前大了不少,你是怎样钓鱼的?”小猫一边跑一边说:“静悄悄地钓,鱼儿就上钩了。”这种综合性的儿歌幼儿特别喜欢,幼儿对这样的儿歌能很快地记忆,在教幼儿唱跳时幼儿能很快地进入到儿歌内容中,进行唱、跳表演。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儿歌正是为幼儿量身定做的,在唱跳儿歌过程中幼儿会越跳越有兴致。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平时要多学习、收集、创编一些易于为幼儿接受的唱跳儿歌,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唱歌、跳舞的欲望,提高幼儿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