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唯物论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物质及其客观实在性(本原与能动性)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这个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和提高的;因此人们应该坚持和发展真理而不能迷信和停止不前。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物质的机能或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脑形成意识的生理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实际。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同时,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生长发展从而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3)事物的矛盾即斗争性的统一性与对立(同一性和斗争性):事物发展是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而产生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并且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中心,抓重点,同时也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关系。
(4)实践:首先,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其次,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基础和根源,是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唯一途径,最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五)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的法则
1.对立统一是辩证法基本法则。矛盾就是对立统- 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没有固定的界限;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且矛盾是无处不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区别: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使矛盾双方存在着相互吸引互相贯联的吸引力;斗争性是指在矛盾着的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作用力量。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容: ①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根本属性,它的基本内涵包括: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承认;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赖;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是指矛盾着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对抗的关系性质;这种关系性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否定,一方消灭另一方或者双方同归于尽;二是双方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存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改革开放。其核心观点有三个:一个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一个是三个有利于,还有一个就是党的工作重心。
四个现代化,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新三问,也是我们党建党的历史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主题。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与时俱进。
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为什么这样提?因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