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按什么计算?
这个问题好,我恰好最近刚好研究过! 首先要说,我国古代术数学中关于生肖的推算方法,并不是根据农历初一这一天,而是以立春作为生肖计算的起点。因此每年的腊月廿三(南丰小年)、正月十四(北京小年)等等,并非古人所说的“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在术数中,这两个日子并没有特殊意义。
古人计算的方法是,第一个立春开始为“生肖之年”,以子鼠开始循环往复。比如某人生于1953年2月4日,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此年的干支分别为癸卯和甲寅,第一立春时间为辛亥月甲寅日。那么此人就是属兔的,而非龙或是蛇。至于农历十一月廿二冬至节气的“冬至一阳生”,只是古人划分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时的参照物而已,并不影响每年立春节气“生肖之年”的开始。
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我们找到了一个著名的史例——朱元璋建文帝换属相。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帝命太孙修斋,将祀昊天上帝。初,祝融氏掌祀典,以甲子日为天地生日。至是,太孙以天子祀上帝,当用甲子,而一月共得五甲子,恐不及。”朱元璋因为准备不足,打算提前一个月更改日历,把第二个月的甲子之日挪到第一个月使用。这种挪日历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足以证明,在明代初期,人们是按照立春作为生肖之年的起点的。
除了明代史料外,我们还找到另外两个证据。一是清人赵翼所作诗集《陔余丛考》卷四十一“生肖始属”条,其中引用了北宋邵博所著《闻见后录》中的内容“昔孔子卒,子贡哭之恸,夫子曰‘赐也,尔何哀之甚’曰‘自吾道衰,子孙不祭,斯文灭尽’;夫子曰‘何为不祭’曰‘无以为礼’;夫子曰‘礼乎?只鸡酒脯,杯盘狼藉,祝赞既毕,各食其肉’。”据此可见,至少在北宋时,民间是以立春作为生肖之年的起点。
第二个证据来自现代学者对云南东巴经文的翻译,这些经文里提到“……他(子鼠)先走了一年,到了明年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才回来……”,“……“,即说明鼠在牛年里已先行了一岁。如果按农历初一计算年份,那么鼠年在牛年前面就没有“四立”或“两立”之说,显然与经文相矛盾。
综上可知,从明代至今,社会普遍都是以立春作为生肖之首的。而在古代,这一时间大多在正月前后。随着地球公转,一年之后立春又一次回到正月初一的位置上。这是中国古典历法独特的魅力,也是中华文明独特的重要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