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属什么生肖?
子鼠,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第一位。属相按春节算。 子鼠(1月5日-2月4日) 五行中水主一,所以是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等。首尾为干支记录月份,中间为干支记录日期,这样能保证每月初一新生一干支,三十那天没有下一个干支。所以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气一般定在公历的4月5号左右,这时月亮最接近地球且最明亮,所以这天的夜晚叫做元夜,元宵节。
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中每个动物的初时形态 子时(23点——1点);丑时(1点——3点) 寅时(3点——5点)卯时(5点——7点)辰时(7点——9点)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19点)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 而子鼠的“子”就是老鼠的最早形象:子鼠。 古人以“子午流注”计算时间,现在用“二十四小时制”计时法就是源于这种算法。
题主的问题是不是问的“子鼠”,而不是现在的“子水” ? 因为现在用的干支纪年法是农历体系中一种通用的纪年符号,而古代的天文学系统里面是以节气来划分月份、以月亮盈亏状态来规定每月初一是新月(初一和十五),所以古代的历书上面用干支纪年的说法跟今天的公历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说根本不是一个系统的——这是由于上古时期天文观测手段非常原始造成的。
在东汉《汉书》中关于冬至有明确记载:“冬至,阳气应长,阴气应减;冬至之日阳始生,周行六十四日,冬至之后阴渐长,周而复始,直至春分。” 现在大家所说的二十四节气是现代建立的“太阳周年视运动”的理论框架里衍生出来的。而在汉朝之前,古人是没有这种理论体系的。因此汉武帝制定“太初历”的时候把夏至、冬至定在了农历五月和十一月,并且把这两日的昼夜长短记为“夏至一昼十刻,冬至一昼九刻半”——这实际上就是把两个节日放在了一对阴阳中,与今天完全不同的。 至于题目中的子时问题也是一样道理。古人在判断子午卯酉的时候并不考虑时辰这一层因素,而是直接把晚上从黄昏到黎明的那段时间划为一组,称之为“子时”或“夜半”(半夜1点到3点之间)、“卯时”或者“日出”(早上5点至7点)之类……所以子时的概念跟现在的子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