狜是什么生肖?
“狫”是古代汉族对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具体是指哪个族群有争议(详见百度百科); “猓”读音luo第二声,是古书中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今天多用来指代猴,因为在十二生肖中只有猴子称“猓”。 以上两个都是汉族正史中记录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但是并不是同一个民族。
“髳”读音mo第二声,这个字记载于《汉书》和《后汉书》中,是东汉时西南夷的一个部落,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南中志》中有载:“旄牛部……有大僰侯国……”这里的“大僰侯国”即是大髳国。
以上三种都可以在十二生肖中寻得对应,但“髳”字除了有“毛”旁外,还带有表示姓氏的“亳”(读bo)字,因此又与“肖”姓有关。据传南宋时高宗赵构因为母亲纪氏无姓,所以赐姓“肖”,而他的亲弟弟魏王赵楷却姓“郜”。可见此姓来源久远且正史有载。
这个“肖”字应该代表一个姓氏,而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动物。
狜是十二生肖中兔年对应的野兽,是兔子的原型。“狜”(zho)与“猫”字同源。《说文解字》中解释:“狜,野猫也”,段注在解释“狜”字意义时说到:“猫之未牝牡者曰狜”。意思是还没成年的猫叫狜。又说:“俗字改狜为猫,又以猫字为牝牡称。”意思是后来人们造了个“猫”字,于是,猫就成了指称公猫、母猫的词语了。“狜”是一种非常敏捷而善于钻穴的动物。古时人们认为这种动物能获得百兽尊敬,以是视其为吉祥。后来以“狜”借指猫称“狸”。
《尔雅疏训》谓:“犭,野猫也,好穴”,《庄子、徐无鬼》亦曰:“猫头狌狌”,郭注云:“狌狌,猕猴也,猫好登厓树,狌狌亦好事,故并言之也”。《说文、犬部》“狗,噬人者辜之。”段注:“辜,四字也。辜者,又其罪也。”《说文、犬部》“狴(bì),犬怒也”;“狴犴(bìànf),海中兽也”,段注:“凡兽称犬,怒者谓之罔两;犬两傍有花纹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