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代表什么时辰?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生肖是古代计时工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在古时没有时钟前用来报时的工具,而现代使用的钟表的指针指到每个数字时所对应的时间就是十二个地支。
现在我们知道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一昼夜就有二十个时辰。古人将每个时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子时、丑时等等以此类推)其中,每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为卯时,这个时候月亮刚刚落下,所以卯时就象征着月亮的圆缺变化——满月即望。
同样道理,每天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为酉时,此时月亮高挂天空正当中,所以酉时就象征着月亮的变化——新月如钩。 那么,为什么又采用动物来表示不同的时辰呢?这是因为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都用一种动物来作为象征,而且这种分法被一直沿用至今。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不用说了这十种动物都被人们广泛认知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巳蛇”和“午马”的原因。其实这两个字与“子鼠”“丑牛”一样都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说在古代“巳蛇”和“午马”并不是指具体哪一种动物而是指这类动物的集合。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用这十种动物来代表不同时辰并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用这十种动物来标记时辰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遇到农历新年或者闰年十二月三十晚上12点过后要过元旦节的时候,此时正好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刻,按照十二地支的说法此时此刻应该属于下一个年份的第一时辰了,可是此时却恰好又处于夜晚的子时阶段从而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矛盾现象,这在历法上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为了克服这种困境,后来的人们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那就在每年闰年末置闰月的同时再立一个新年,也就是“冬至大过年”的意思,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循环往复的难题,而这个“冬至大过年”的日子就是公历的12月30日或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