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看阴历还是阴历?

和洛庚和洛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意思。其实,我们中国人都是过农历年的(春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传统习俗中,过年就是腊月二十三以后(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四开始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而这一时间段又恰好对应着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至次月初五。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们中国人过的年,实际上就是农历的年,也就是阴历年。这在我们古代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是非常清楚的。比如,清乾隆帝曾写过一首《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诗》“灶君此前驱,烧纸寄幽怀。”说的就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灶神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前后“出差”去报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帝赏罚),而祭祀的时间正好也是晚上(“烧纸”),这个时间点也非常符合古人的习惯(古人晚上是不出门的,夜晚被认为是不安全的时间)。

同样,南宋文学家范成大也有诗《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礼备。肉山酒海翻波涌,簸弄琼花醉玉壶。……”这里也提到腊月二十四(实际上是腊月二十五)祭灶神,而且时间也是傍晚以后,与古人晚上举行祭祖等活动相一致。(当然,现在农村仍有部分地方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过新年的习俗)

所以,总结来说,我们是过农历年的,即阴历年(农历年)。不过,现在城市居民大多过阳历年(公历年),这是因为我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的缘故。公历是按照太阳回归年的周期排列的,具有明确的年度划分;而我国的农历则不同,它是按月亮圆缺变化周期划分,一个大循环12岁,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年约为354天,比公历的年份少一些。农历的大年初一实际上只能定位到公历的月份中。为了调整公历和农历之间的关系,使农历的新年在公历中有固定的日期,我国于1912年采用了“阴阳合历”的方法,也就是今年采用的“干支纪年法”,这种“阴阳合历”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农历新年在公历中的日期问题,但带来了公历月份天数和不同时代春节提前或推后的困扰。(注:详细的公历和农历的关系以及置闰规则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公历”)

池中蕾池中蕾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一属相都有固定的配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属相到底是看阴历还是看阳历呢?

属相是农历

现在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古罗马的儒略历,它与阴阳历性质相近,但不考虑朔望。实际上中国农历中除了年和月外还以干支纪日,这样,农历的日期实际上是天干、地支、年、月、日的组合。用天干地支配对的方式纪日始于战国,但与农历相合始于汉初(公元前194年),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公元前193年以前不能用干支记日期。

与干支纪日相对的是干支纪年,两者一样。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感到用数字纪年、纪月、纪日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就逐渐采用天干地支的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为循环纪年、纪月、纪日。天干,也称为“十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表示太阳逐年光热变化的十个不同的概念。地支,也称为“十二枝”,是包括十二律在内的十二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史纪•律书》载有十二律)天干和地支结合起来表示纪年、纪月、纪日就构成“六十甲子”。用天干地支配合纪日和纪年是中国历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一样大体反映四季变化,又与天干相配可产生六十个组合,于是可以配对纪年、纪月、纪日。但生肖纪年则与十二支的顺序不同,而是顺后一位,即子年为鼠年,丑年为牛年。

由于农历有平年、闰年之分,且历法计算较为繁琐,因此要推算农历比较费时,现在网络上出现不少在线农历推算工具,人们只需输入公历年月日等信息,即可精确计算出对应的农历时间,这些在线农历计算器成为人们常用的生活工具,大大简化了农历的推算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