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内存涨价原因?
从历史数据来看,DRAM价格和芯片数量的关系确实存在一定相关性 数据来源:IC Insight 从图表来看,在2009年到2013年间,每增加一亿美元半导体资本支出会带来约4.5亿个DRAM颗粒的产量。而在2013年之后,这一比例出现明显下滑,到2015年甚至不到1:8,这意味着同样是1亿美元的资本开支,现在可以生产超过8亿的DRAM颗粒。 这也就意味着在同样产能扩张的情况下,DRAM的价格应该会出现明显下降,事实却恰恰相反,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总结下来其实就两条:供需失衡、投机倒把。 先说第一个原因,供需失衡。
目前各大半导体厂商的DRAM产能扩张计划的总投资已经达到25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698亿元),而2015年全年全球PC出货量仅仅增长了0.7%,手机出货量下降了1.9%。如果未来两年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仍然不及预期的话,那这些新增的DRAM产能恐怕要烂在手里了。更何况现在的DRAM市场还面临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以及IoT产品的争夺。
可以说在消费电子领域,除了已经爆发的AR/VR还需要一段时间等待技术成熟并刺激爆发以外,其他诸如可穿戴设备都已经是箭在弦上。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5年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28亿台,预计2016年将增长到1.67亿台。根据IDC的预测,2016年全球物联网相关支出将达到586亿美元,其中硬件部分达到274亿美元。这两项加起来几乎就是今天DRAM总市值的3倍。
再来说说第二个原因——投机倒把。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内出现了非常多的晶圆代工厂,如华力微电子、士兰微、上海贝岭等等,它们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国内LED、显示器、传感器等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产能。而这些企业由于实力有限,往往无法完全消耗掉新增产能,再加上国际贸易战的硝烟再起,这些因素都助长了行业囤积居奇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推高了DRAM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