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早秋还是晚秋?
2017年秋分日是9月23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方,全球昼夜等长(在北极圈上空的观察者即使早上8点半也是看不到太阳的),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偏向南,白昼变长。在24节气中,“立”的意思就是开始,“秋”就是指秋季的开始——立秋。可见“秋分”是一个表示白天和黑夜平分时间的节气。 而“立冬”则是冬天季节的开始,从这天起,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所以“立冬”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每年的“冬至”都是从冬至节气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而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因此今天的“秋分”也是今年这个四季之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今天,阳光将会更加“慷慨”——白天气温升得快,黑夜升温得慢,整体温度会逐日上升。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说,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子动了起来,鱼儿浮到水面吸食氧气,这时候水中的温度还很低,所以鱼儿要背着冰块活动。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侯蚯蚓出;三侯王瓜生。”意思是立夏以后,蝼蝈开始在田野里鸣叫了,紧接着蚯蚓钻出泥土,随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往上爬。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小满时,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靡草因光照强、温度高逐渐枯萎;小暑时至,炎热渐盛。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萤火虫幼虫在水中繁殖,雨后飞出水面,此时可留意池塘边是否有灯光闪现。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清晨会有雾气产生,树上蝉儿也会鸣叫起来。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之时,大雁南飞避寒,燕子归来,成群结队的鸟儿开始储备食物过冬了。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寒露之日,最后一批鸿雁来到;接下来,喜鹊开始栖息在水边,并且以蛤蜊作为食物;霜降时节,野外菊花已然盛开。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伏。”意思是说霜降前后,豺狼会将抓到的猎物先摆放起来再食用;这时节,树叶枯黄掉落;小动物们也纷纷进入冬眠状态。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鸠始雊。”立冬后,水面开始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雄雌同笼而出鸣叫寻求配偶。 “小雪”是有“三候”的:“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小雪节气,由于气温降低,彩虹消失了;同时空气变冷,水汽无法形成云层降雨,地面上的物体色彩不再清晰,一切似乎都“沉默”了下来。
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说大雪节气,喜爱夜行的鹖鴠鸟停止了鸣叫;阳气旺盛的时候,老虎开始求偶;而在“草木皆枯”“万木凋零”之际,唯一有着青翠枝叶的荔挺破土而出。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说冬至后,地面下的蚯蚓开始蜷曲;而头冠像梅花状的麋鹿这个时候开始脱去幼角的细毛,长出新的角;水中泉水开始流动。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冬至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冬至,新年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