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寅时是几点?
“时”是中国古代计时单位,以地支表示(子、丑、寅、卯……),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日”则比较复杂,因为要分初、中、后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八个小时,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里“日”的意思实际就是现在二十四小时。 而“今晨卯时,有人报晓,称曰‘寅时’,盖误矣!”——引自《梦粱录》卷十四 《梦粱录》是南宋吴自牧所著,约成书于公元1345年,描述的是当时杭州的社会生活状况,其中对时间的表述比较谨慎,并没有绝对的说哪个时间一定是对应现在的什么时间,而是说某个时间点“盖误矣”,即大概的意思和现代的时间差不多,但并不完全准确。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古人对时间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例如《梦粱录·序》中说“盖阴阳之变易也,有阳终阴始之时,有阴极阳生之际……”就把一天分成阴阳两个半时,这与近代发现的地球自转偏向力有关,导致地球上不同地点一天并非24小时等份。
而在宋代,医学文献中提到了一种“子午流注”的计时机理——即以十进位制将十二地支和十二经脉联系起来,每个时辰气血流经一条经脉,从而影响该时辰的生物机能。这种理论至今仍有影响,中医针灸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制定的治疗方法。虽然这种计算方式未必能反映实际运动的周期规律性,但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也是一种非常伟大的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