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分几点开始?
3月21日4时45分,迎来“春分”节气! 此时节,莺飞燕舞风和煦,春来遍地开花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分的到来意味着北半球昼长夜短,且一天比一天加长;气温回升,降水增多。
在我国古代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春分处在春季九十天之中的第五天,故名“春分”。 今天我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最早来自于汉代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的“辰次”。“辰次”就是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就是“二十四气”的首字。 到了唐代的《大唐开元二十九年甲子元历》中,已经用现代天文观测的数据将“辰次”排列成完整的序列,并且和农历结合用来推算月亮的盈亏。而“十四”这个数字则是来源于佛教传来的干支纪年法——“甲子”。
宋代以后,人们根据春分这天太阳的位置变化制定了“黄经度数”,并用“十二辰”记录每天太阳的位置,以“子午线”为界,将黄道分成12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目前世界通用的是公历,其日期来自古希腊人发现的“回归年”(The Solar Year)现象——在公转轨道上的某个位置,地球与太阳的相对速度达到最大值,因此从冬至开始白昼逐渐变长。 公元前2697年,希腊人发现每隔约2.584年(365.25d)就有一次“回归日”,并且正好发生在春分或秋分之时。
后来罗马人在继承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历法。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这套历法逐步传播到欧洲大陆,并被引入了阿拉伯世界。公元8世纪,一套整合了罗马及阿拉伯历法的全新历法诞生了,它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简称“公历”。而在我国,公历被称为“阳历”。 除了公历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历法,比如犹太教采用的希伯来历、穆斯林使用的伊斯兰历等,它们都是按照月球公转轨迹确定的,属于阴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