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是什么生肖?
“虫”是指(未详,欢迎补充)! 《诗经》中就有记载的虫字字形。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虫部》中说:“虫,细目之类,从虫。”这就是说,汉代人认为虫是象形文字。可见,“虫”的字形是由“虫”和“目”组成的会意字。 “虫”的本义是什么?东汉经学家郑玄在注释《周礼·地官·昆虫》时说:“凡草木之有实者,虫名皆曰螟。”宋代学者朱熹在注解《礼记·月令》中的“蛰虫始振”时引用了郑玄的话并进一步解释说:“此章草木之名,与虫螟字同音。”“虫”的本义是指危害草本植物的害虫。
“虫”字在秦汉以后所表示的动物类群越来越丰富,但据我目前的考证来看,除了有害草本植物的害虫这一本意之外,“虫”字的动物含义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昆虫,另一个是蚯蚓等动物。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虫子”一词的形成来证明以上观点。 “虫子”这个词在古代文献里出现了多次,如战国时期成书的《荀子·王制篇》里有“虫子不孽”,先秦典籍里还有许多“虫子”的用例,这些词的语料来源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口语。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些早期文献里“虫子”的意思都是单独使用的。以“虫”为声符组成的新字也多是单音节词语,如“虹”“螟”“蟊”等等。到了汉代,“虫子”开始联绵使用,如汉武帝《秋风辞》中有“寒蝉鸣兮催我老”,曹魏时期张骞所著《西京杂记》中有“虫啮衣”,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有“虫蠹文墨”等等。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里面的“虫子”指的是同一类生物,即害草的害虫。
到唐代,“虫子”的用法跟现在差不多,而宋元之后更是大量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就是这里的“虫子”已经不再指代特定种类的生物了,而是用泛称代词“它”来代替。“虫子”实际上已经是“它”的隐喻形式之一,可以用来指代任何小动物——这正好与西方语言的情况类似。(详见李雨岑《“它”字的文化蕴涵》)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虫”的原本意思是有害的生物,后来的引申意义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当然,其中还经历过一个类似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过程,也就是“虫”表示小型兽类时,人们习惯称之为“犭+虫”,比如“犭芒虫”(鼯鼠)、“犭肖虫”(獾)……当这种加偏旁的形式成为定式后,人们又开始直接用“虫”字单字表义了,比如“蜈蚣”“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