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解什么生肖?
“媒婆”,这个称呼看起来颇为戏谑,但却是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职业—她们通过介绍姻亲来赚取佣金。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媒氏”这一官职,负责管理婚姻事宜;而在春秋战国时,各个诸侯国又设了掌管嫁娶的“媒官”。秦汉以来,婚姻制度逐渐完善,“媒人”也进入寻常百姓家。他们有的受主人委托,全权操办嫁姑娘、娶媳妇等事宜;有的只负责撮合,不成则收取费用;也有的是民间女子自己托其牵线搭桥。不管种类如何,他们都收钱,而且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据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洛阳一带,“媒人往来说合,或至三数辈,费钱数万”。而明朝初年规定的彩礼,虽然只是“缎匹、胭脂、花缎、金珠首饰之类”,但数量也不少,“每遇婚事,用绫罗、缎匹、金银器皿、彩缎茶果之类,约值银五六千金者”。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元旦》中记录北京地区“男女换帖,下聘定礼……铺房、打酒、买肉、买菜与娶亲一样价钱”“娶一妻不能少于三百金,娶二妾不能少于两百金”;到清末民初,即使条件艰苦的乡间,给女儿准备的三斤重的大馒头、猪头、大猪蹄子等“彩礼”也不少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古往今来的这些“媒人”,到底有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呢?当然有!最著名的就要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恋情了。两人初次见面,司马相如便被卓文君的美貌吸引,忍不住上前搭讪。不料,卓文君却对这位自称“蜀郡太守文翁之嗣”的年轻才子并不感兴趣,冷着脸说:“你该不是想给我做媒吧?”司马相如连忙解释道:“我不是媒人,我是客人。”话虽这么说,可手里拿的礼物已经暴露了他的身份:一块玉璧。好在,卓文君还是被他打动,两人共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