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候有什么生肖?
周朝的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公和侯最高,伯其次,子再次。 春秋时,除天子外各诸侯国君位都是由周天子直接任命,国君死后或国君被废后所担任的卿、大夫等的职位也需要天子或者天子的代表(如太保)来任免。所以周天子有权决定诸侯国国君的废立甚至生死。
秦灭周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天下只有天子一个尊号,没有天子、王天的说法了,但皇帝也需通过象征皇权的玉玺来完成对天下的统治,所以此时也有“受命于天”的说法。汉承秦制,也强调皇帝的至尊地位,说“朕即天下”。 汉以后,虽然出现了“禅让”,但是“禅让”的前提是“天命所在”“众望所归”,是旧天子“让德于新天子”,其实还是新天子征伐旧天子得来的,天子依旧表示“受之天”。至于民间百姓,从秦开始就有“天下黔首”一说,汉代则有了“天子听政,群臣执本,天子亦以其时事配之义也”,就是说天子也得按规矩办事。如果天子不按规矩办而是搞独裁,那可是不得人心,“天不下雨”什么的都是骂街的。 魏明帝曹睿就遇到过这种事情——公元237年(太和元年)五月,天上出现日食,曹睿担心天下有变,于是把大臣们都叫过来问计。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好尚书令桓范在旁,便说日食不过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而已,只要君主修德,就可消减天变的严重程度。曹睿问他,难道我德行还有不足的地方吗?桓范回答说,陛下内勤于治道,外忧劳百姓,当然德行无出了;如果德行已经圆满了,那么自然不会再降下惩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