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是什么生肖?
“下地”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上》,原文是“葬也者,藏也;祭祀之礼,废而弗行名日‘下地’。”意思是说,人死之后埋葬叫做“葬”,“葬”字下面是个“广”(古“广”字上面部分为“亡”),表示人进了坟墓,下面被遮盖了。停止一切祭祀,叫“下地”。 所以“下地”就是死了的意思。 十二生肖中,有动物死去的意思的只有子鼠、丑牛和寅虎。
子鼠:“鼠”与“死”谐音,古人用死来吓小儿入睡常称“老鼠掉在锅里了!” 丑牛:古代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赶着成对的牛去见织女,这牛显然就是死的象征。如杜甫诗云 “牵衣顿足送行人,忽复沉吟此句子。” 寅虎:“寅”的本义是“祭堂”,古人把祖庙里的神像搬到厅堂里供奉,夜里要摆在祖宗灵位前,第二天早晨移动位置时,往往在神像脚下看到鼠迹,于是就把神像脚下的尘埃看作是“虎尘”,也就是今天“寅”的字形,用“寅”代指祭祀神灵的屋堂,自然包含了死亡的意思。“寅”也是“阴”的意思。《易·坤》中说:“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其中“用六”是指坤卦六个阳爻的最下面一爻,相当于初六或六三,“大”在这里读作“太”,意思是阴气最大最盛,相当于人死的时候阴气聚集于头顶的现象——头发生气冲顶,所以用“寅”代表“地下”,又指人死亡。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低”与“高”是互文见义的,都是指人的头颅。
十二生肖中,没有下地,如果有,下地就是属鸡。
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非常厉害的神奇动物。
《说文解字》注释中对“鸡”的释义:“鸡,知时畜也,暮鸣戍时”。戍时就是戌时(戌xu),晚上七点到九点。按阴阳五行说,戌是西方。西方和鸡在五德中都是属金。鸡鸣破晓,也是金气相助。鸡鸣是金气驱逐了阴气而迎来光明,所以鸡鸣又是吉祥和喜庆的象征。另外,又因“鸡”与“吉”谐音,所以人们把鸡叫“吉神”,视为吉祥、幸福、进取、欢乐和光明的象征。
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被分为乌、凤皇、鷄(繁体字)、牝鸡四个种类。乌是负责通达天意,管理日月星辰、司管云和雨的是凤皇、鷄(繁体字)在地面负责指挥禽类,而牝(pìn)鸡专司管理神。《说文解字》注释中对这些“鸡”的解释分别如下。
乌是一种神鸟,通明通达天意,它主要管理日月星辰。因此乌被看成是能上通天意的通神。
凤皇在鸟中是王,它的声音就是“天下之至文”。凤皇管理云和雨,因为云和雨就是地上最能带来繁育和生机的两种自然现象。
鷄(繁体字)是牝(pìn)鸡,是鸟中之母,主要负责指挥所有的禽类。
牝(pìn)鸡专管神。
从以上注释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鸡的认识,鸡不仅是上天的神物,同时也是下地的禽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