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代表什么生肖?
籽是豆科植物的种子,而豆科植物的鼻祖就是大豆。大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在公元前5000多年的夏朝就有种植了。《诗经》中有记载:“大豆、小豆、芸薹”,可证明在周朝时期,大豆已经是人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了。 那么,为什么选择在大豆收获的季节问这个问题呢?——因为立秋节气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豆成熟采摘的时候。
立秋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还是秋收的开始。 “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收获的意思,立秋意味着收获季节的正式开始。过去农民们收割谷物都是靠镰刀一片片地割,非常的耗费人力物力,现在有了收割机,才是“秋”字真正的含义吧! 那么,回到正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籽”应该指的是种子,但种子的概念比芝麻大很多,包括所有的种子,而不仅仅只指豆类植物的种子。所以严格来说,用“籽”来代表某个特定的属相并不是很准确。
但我认为,如果单纯从民间传统的角度来讲的话,“籽”的代表意义还是很明确的,并且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感。 毕竟,在咱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地区,“黍”“稷”“稻”“麦”等作物虽然也是重要的粮食来源,但在考古发掘中,却是以粟(小米)和稻为主要发现的粮食作物。 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则是稻作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 所以,用“籽”作为代表的生肖动物应该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
生肖的排列既非完全按顺序,也非仅仅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还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思维方式。首先,将动物分为家畜、飞禽和野生动物三大类,其中家畜又作为第一等级。在古代,除了猪、鼠、兔之外,牛、羊、犬、马、鸡等都是人类的得力帮手,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依靠,人们对这些动物存有依赖和感恩的心情,并将其作为首要的12生肖兽。其次是飞禽类的鸟,这类动物是人们在狩猎中较为常见的动物,被视作第二等级。此外,还有远离人群、活动于山林或水域的龙和蛇等,被视作第三等级。将等级高和等级低的动物相联结,中间则以等级居中的动物衔接,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生肖序列。
此外,将生肖按奇数和偶数分类,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为阳,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为阴。于是就形成了阴阳相合的6组对应序列,这种对应序列也体现了中国人“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系辞》)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
在十二生肖中,排在后三位的羊、猴、鸡是《说卦传》里代表巽卦的三种动物。《说卦传》曰: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方向,利为畜,亦为败、为近利市三倍。其于人也,为不洁,为屋、为梁,为果、为臭。”其中“利为畜”中的“利”与“畜”便是两种动物,前者是狼、豺、狐一类的走兽,后者是羊一类的家禽。由于“畜”与“鼠”古代是同源字,因此有人据此把十二生肖的成因与《说卦传》中的卦象相联系,认为是基于《说卦传》的八种物象衍化而来的。
总之,虽然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具体由来仍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十二生肖的产生与形成离不开汉族民众的生活区域以及与民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