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中缺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我们的生肖,不同的年代也有不同的属相,这些属相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你是否知道我国古代人认为的生肖中究竟缺了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上古时代,人们将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分为十二类,每类七项,共计八十一项,而十二生肖就是由此而来的。
第一种说法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第二种说法是:子鼠、丑牛、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秋鸡、戌狗、亥猪。 第三种说法则是:子鼠、丑牛、寅虎(一说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 通过上面的三种说法可以看出,其实生肖中真正缺少的是兔子。因为无论是哪种说法,兔都在第二或第三位上,所以说缺兔是最合理的解释。
除了以上,还有许多人提出应该将马放在第一,理由是马是第一个生肖,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任何道理,但是将马排在第一并不准确,因为根据上文所述,马与羊互换位置才符合逻辑。 而将马排在最末位则完全没有问题。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许多关于生肖“缺啥”的说法,例如:
1.生肖首尾相顾,共集一处,形成完整循环,周而复始。生肖中任何一项缺损,都会使循环受到影响而出现缺陷。所以,说生肖“缺谁”实际是强调某项的重要性。
2.古代的计时法与现在的有所不同,是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从子时开始,到亥时结束,循环往复。其中每个小时又分成早、晚两个半小时,各分属不同属性。先民们将每一个时辰对应十二生肖中的某一个,称为“时辰属相”。如果某个时间段有某个属相,那个时间段就代表它。因此只要掌握了各个属相的时间段,就可以推断出它们在十二时辰中的位置,从而得知其“缺”。
在中国生肖之中,是缺少羊的。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认为而已。而且中国十二生肖之中,也并非没有羊:在十二生肖中,卯年,就是兔子年。在民间的图腾中,卯的形象,有时却是一头丰腴的羊。不过这也并不重要。
对于这一点还流传了几句谐音的口诀:“鸡狗不回头,金猪到处游。玉鼠啃白菜,铁牛懒回头。老虎一声吼,兔子往后瞅”。其中对兔子后瞅的这一动作的描述,就是对有人认为十二生肖中缺羊的一个回答。十二生肖之中并不缺少羊,而是在某些年份之中,会把羊的形象加在生肖兔子之上。
但中国十二生肖又偏偏有猪却没有豹,有兔却没有羊等等,所以,许多人都怀疑这一在中国最为盛行的传统之中有问题,认为其应该有所修改才合情合理。其实这一说法是对十二生肖的误解。十二生肖的选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尤其是和中国道家文化以及五行之说相辅相成。而中国生肖文化的源头,也是道教。
在中国文化之中,天圆地方、天九地十、天干克地支、六六大顺、七七四十九等说法,都是从道家而来。在中国道家有六十四卦,卦有六爻,每卦之爻分阳爻或阴爻,故爻为六十四个二倍数。将这种说法延伸到动物界中,世界上就只会有六十四个二倍数的属相。
由此可知,世界上只有十二个属相,而不会有十三个属相的说法。虽然在中国传统之中,人们在过日子、算日子时习惯用虚岁、虚年,而且虚岁的叫法也和人们所接受的周岁年龄相冲突、相背离。但是,在属相文化之中,却是有十分严格的时间界定的,那就是准确的以农历新年划界,前后一秒之差,那属相也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属相的虚岁也是按照动物属相来依次轮回计算的,每过一年,年龄加一。比如一个羊年出生的孩子属羊,虚岁是一岁。这个孩子在下一年(猴年)到来之时,虚岁变为两岁,直到马年结束时,这个孩子才变为一周岁(和实际年龄吻合,而且这种吻合只出现在每年的农历新年)。从马年到下一年,这个周岁才开始重新计算。
在世界上,有十二生肖文化的,远不止中国一家。在朝鲜半岛、在越南、在泰国,都流行生肖文化。虽然其中某些生肖和中国的十二生肖不大一样,但基本上都是沿用中国生肖的基础上稍加变动形成的。所以中国的生肖文化在世界东方影响深远,而且由于生肖文化来源于中国道家文化,所以,世界东方的有生肖文化的国家和地区,也是道家文化盛行的地方。
十二生肖之中的“羊”和“兔”本来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十二生肖之中或属羊之年,或者是属兔之年,只是在东方文化盛行的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南亚地区,才出现了羊、兔同属一个属相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