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长是什么生肖?
《何事长》是宋代诗人王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运用了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全诗歌三句句式结构相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语调中夹杂着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叹,感情细腻而又深沉。其中“人老”、“花飞”本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然而诗人用“恨”字加以提炼,就使得这些本来不起眼的情景变得生动形象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一句,化用唐代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句,巧妙自然,恰到好处。整首诗虽未提及人的悲苦与命运,但字里行间却渗透了诗人的忧愤之情。 这种手法在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里也有运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寓情于景,含蓄深沉;语言流畅,自然优美。通篇充满了失意、孤独和无助的情调。 “缺月挂疏桐”,起笔写景。“疏桐”承“缺月”而来,月光如流水般泻在稀疏的梧桐树间。这两句写出了清疏雅致的意境,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 “漏断人初静”句,从夜渐深写到天将明。“漏”指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器皿。此时夜已很深,更漏声断续,天色将明未明。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人初静”呢?这表面上是说夜深人静,实际上是因为“人不得休息”(李梦阳《秋夜感怀》)啊! “谁见……影”二句,由写景转入对人心理的刻画。“幽人”即“愁苦之人”(蒋敬斋《唐诗直解》卷五),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孤鸿”。这两句通过写人独来独往、徘徊不定的情形来刻画人物的孤独和忧愁。
“惊起”四句,由哀伤而凄厉。上阕最后以孤鸿惊飞结束,下阕开头则以它四处张望、久久回首的凄厉形象开启。那孤雁在沙洲上驻足片刻又飞向远方,可见其“惊起”之状正如贾岛的“惊起绿芜汀畔鹭”(《夏日绝句》)一样,都是因听到人声而起的。那么,这“人语”难道不令孤雁感到惶恐吗?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有恨”呢?这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叹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