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按照农历还是黄历?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阴阳五行息息相关,而农历(太阴历)是依据月亮圆缺变化来计算的,每月固定十五天,初一至十五为上半月,十六日至三十为下半月;二十四节气也是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变化的规律划分,每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时间范围。 因此我们说的十二生肖,其实指的就是十二地支,又称十二辰、十二位、十二生肖属相。它们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次,关于“生肖”一词的由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提到过“肖”字,解释为“肖,似也。”并举例证明,如“肖,羊也。”“肖,兔也。”“肖,龙也。”“肖,马也。”“肖,蛇也。”“肖,鼠也。”……“肖”在古代就是指像的意思,那么,十二个“肖”加起来就是十二生肖了。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黄历——也就是阳历,它是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的,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季节,每一季三个月,每月二十节气。这样,一年就有七十二候,五天一候,三候一节气。 而我们的老祖宗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将太阳周年运动划分成二十四等分,每份约15°,每一等分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如此,一年就分为二十四节气。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农历属于阴历,主要作用是确定月球运动的周期;而黄历既不属于阴阳历也不属于公历,它属于阳历中的太阳日历。现在使用的阳历实际上指的是国际通用公历,也就是格里高里历Gregorian calendar,简称GC。这种历法把每年的第一天定为元旦(New Year's Day),即公元纪年的开始,把每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称为新年(New Year's Day),第一天的凌晨为零时一刻分秒。以此类推,每个月的第一个月的每一天就是该月的“朔日”(new moons),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望日”(full mo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