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喊冤是什么生肖?
这个谜语其实很有意思,它巧妙地把《窦娥冤》这部戏剧的情节融入到了动物世界中。 《窦娥冤》讲述的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个悲剧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窦娥,因父亲早亡,随母亲郑氏过继给了舅舅家。但舅舅一家对窦娥十分刻薄。后来,窦娥被嫁给自己并不熟悉的张大户做妾。
张大户原配妻子死后,正妻位置由张的丫环秋霞占据。秋霞在夫人位置上坐了两年多,却一直没有子嗣。于是,张的父母就暗中让窦娥给秋霞喂下“红丸”,以图能让其怀孕。不料,这“红丸”却是毒药,致秋霞毒发身亡。
张大户气急败坏,将窦娥捆住拷打,逼迫她承认下毒的事实。在刑场上,随着刽子手中刀起落间,窦娥被砍去了头颅。 而此时,距离窦娥被嫁到张大户家中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这样一个命运悲惨的女子,在被杀害后,竟在阴司中向包拯喊冤。而她所喊的冤屈,则在于自己无辜遭受的毒打和处决。 从上述剧情中来寻找线索,我们不难发现,“毒”“打”这两个关键词正是解开谜底的钥匙。而能与之相匹配的属相,就只有蛇了。
在古代民间传说里,蛇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它不仅可以吞云吐雾,而且还可以口含甘露。蛇又被人们称为“小龙”。而在十二生肖中,与小龙最为匹配的,就是生肖龙了。所以,谜底应该就是生肖蛇或者生肖龙。 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实际上就是农历的正月朔日,又叫阴历正月初一。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而我们把这一天称之为元旦(现改为公历1月1)。
每年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供奉菜肴祭祀祖先。而供品中必然有一盘饺子。原因是因为在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而从这天开始,白天越来越长,夜晚慢慢变短。也就是说,从冬至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一天比一天短。这么缓慢的变化,人们是感觉不出来的。所以,古人每发现朝阳升起一点,便会在盘中捏个饺子,以示祝贺。
在赵盼儿、宋引章、谭记儿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救风尘》之后,关汉卿笔锋一转,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极其迥异的故事。相国千金窦娥,不甘屈从父命,自请为她钟情的男人为妻,可事与愿违,她等来的竟是一个年逾六十的糟老头,窦娥被逼走上绝路,跳河自尽,却被一桩意外救了性命。此后她被卷入一个又一个人生陷阱,她反抗,她自责,她挣扎,她不屈,最终冤死在乱世的风雪中。
窦娥,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一个被封建制度囚禁在牢笼里的生灵,就这样从这世界上永久地消失了。这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最经典的代表作,历来也是中国戏曲的经典。
窦娥的悲剧命运,令人同情与扼腕。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成就了这一人间惨剧?是人,是那些毫无道德良知、草菅人命的昏官恶吏,是世,是这个礼教为纲、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窦娥冤》之所以在众多中国古代戏曲中脱颖而出,被广大观众所喜爱,正是因为它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控诉着社会的巨大罪恶,揭示着严酷的社会现实,体现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远见卓识。
窦娥不仅以善良顽强著称,而且以敢说敢做闻名,连天地鬼神都不得不害怕她。她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着我国古代妇女美好品德的女性形象。从这个角度看,她又是一个封建社会被无休止地戕害的弱女子。
西汉《淮南子?说林训》中有记载“邹衍哭市,寒凝六月。”后来,这“六月寒”也一直成为“冤狱”的代名词。而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创作,恰恰是这一典故的延续。这出杂剧,其情节、人物都有事实依据,它不是演绎,而是近乎实录;它不是虚构,而是再现历史、再现生活。
元代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政治黑暗、社会邪恶势力猖狂。正如杂剧所塑造的窦娥,她无端遭遇恶人,受尽了人间痛苦,她的死不只出于偶然的巧合,而是整个元代社会黑暗现实的必然。同时,剧作又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鼓动人民群众起来造反和感天动地,揭示出人民群众强烈的反抗意志和斗争精神,深刻地揭露了元代黑暗政治和残酷的压迫。关汉卿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使得他以无比悲愤的激情创作出这一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