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属什么生肖?

蓬晨月蓬晨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带领江东子弟出征的时候,过河前把船都凿沉了、把做饭的锅砸了、把住的地方烧了,带着三天口粮,向士兵表明必死的决心,没有退路。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项羽带着江东子弟兵背水一战!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就能总结出两个知识点:

第一,“破釜沉舟”发生在渡黄河之前;第二,“破釜沉舟”的目的是为了让军队失去退敌之心。 按照这两个关键点去查史书,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在秦末汉初那个时代,中原地区主要的水道有两条,一条是黄河,一条是长江。而项羽当年攻打关中的时候是沿着渭水一路东进,根本没有过黄河。他最后消灭章邯、魏豹等秦王族残部及刘邦的时候,也是沿着渭水向南进军,最后还是回师彭城才打败刘邦,期间经过淮河、泗水,同样也没过黄河。

“破釜沉舟”就只可能与渡长江有关了。那么问题就来了,西楚霸王项羽的根据地江东一带(今江苏南部)正好靠长江之滨,难道是项羽打算先伐东吴然后北定中原来实现“楚汉之争”?可是历史已经证明,项羽是一路向北打到河北才和刘邦争夺天下的啊!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有两种解释:

一是“破釜沉舟”并非项羽独创,而是他效仿古战例。毕竟楚人本来就是蛮夷之族,擅长野路子作战,可能项羽学的就是这一招。

二是“破釜沉舟”就是楚人常用的战法之一。项羽可能是借用了自己的地盘作为战略预备队,在正面战场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以牺牲家乡为代价换取战场上的主动。这就像曹操攻袁绍之子袁谭时故意留后手,把部队放在易守难攻的地方让袁谭难以得手一样。

楚婧凡楚婧凡优质答主

破釜沉舟是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决心向前,义无返顾,不留退路。此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釜指锅,舟指船。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此典故又为成语,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定决心,为胜利而努力奋斗。“破釜沉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被直接引用来形容做事的决心,而没有其他含义。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这一伟大工程立下了首功。项氏世居楚国,自项羽祖父起为楚国将,累世为楚将使项氏家族享有较高的威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全国各地先后响应。楚南公曾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言在楚人中广为流传,因此楚人响应起义的尤为积极。

八月,楚将景驹在下邳起兵,有人便以楚南公之名为项梁造势,称楚国必亡秦,以号令天下。楚人项梁于是与侄儿项羽杀会稽郡守,起兵响应。在起义之初,起义军的战斗力远不及秦兵的战斗力,其形势是很不乐观的。但项梁、项羽勇猛异常,屡出奇计,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在攻占楚都之后,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号楚怀王。

楚怀王自认为是义军领袖,意甚得尊荣,便制定了攻秦的整体作战方案:一是,由刘邦率本部入关,直指咸阳;二是,由宋义、项羽率领上将军之兵北上救赵,为侧击之举,在北上过程中若发现时机成熟也可南下入关击秦。双方相约先入关者为王。

由于刘邦在进军咸阳之前所经的秦地大多已落入起义军之手,秦兵已是强弩之末,因此刘邦进入秦地后未遇到强有力的抵抗,轻而易举地在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一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奉玺绶投降。这样,秦政权便基本宣告灭亡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