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怎么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提倡教学诗歌。于是,我根据教材内容,研究教学诗歌的方法。
一、诵读悟情——培养感受力
诗歌是一种情感艺术。一首诗歌,往往是作者心中充沛的感情的抒发。小学生天真无瑕,充满想象力,如老师适时合适的引领,是能够培养其一定的情感力的。诗歌的情感教育应以朗诵为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途径,是读诗、学诗、吟诗、写诗的基础。读诗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实现“语义脱口出,感悟天然成”的理想境界。多读,可以培养语感。语感是直觉的敏感性,它包括语义领悟和语法领悟。丰富的语感是正确吟诵的基础,也是学好诗歌的关键。有了语感,领悟了诗意,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小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是想象能力丰富。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诗句,想象诗意,在想象中还诗歌本色。
二、想象补景——发展创新能力
诗歌是语言精美,音韵和谐,暗示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它不仅蕴涵深厚的思想感情,而且具有描述事中人、事、景的能力。诗中的形象,虽经过诗人加工,依然保持生活的本来面目,极为生动逼真。由于诗人将思想感情赋予具体的形象,所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诗歌的形象性,为小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想象补白的话,或者让学生观察、想象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他们必然会产生联翩的想象,进而达到理解诗意,领悟诗韵的境界。
想象力是创新的最重要条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诗歌的精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非仅局限于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写一写想象的诗歌,学生创新的思维定格,创新的能力就会彰显。
三、朗读悟诗意一培养思维表达能力
“读懂一首诗,要有感于一首诗。”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找出自己喜爱的诗句,品味语言,想象形象,领悟内涵,深刻理解诗的意境、蕴涵和神韵。培养“语义脱口出,感悟天然成”的直觉敏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义理自信”,以背诵优秀诗词为目的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成功和可喜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本,以读悟诗,以悟解诗,以诗育人。坚持多读、读准、读通畅;多悟、悟出诗意、悟出诗情的教学原则。注重语觉训练,增强诗歌教学的感知价值。充分挖掘诗歌的字里行间,让诗的语境、句法、词语、音韵语感的理性内涵和审美意象,蕴含的内在语意,内化、还原为儿童的自觉感悟。
(作者单位:新疆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