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带多肉?
你听过或见过这样的新闻吗?某某老人为了寻找死亡的宠物狗,哭倒在民政局门前;还有某某大学生为了寻回丢掉的鞋子,大冷天在街上发传单......近日,在云南昆明,某个幼儿园的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被老师要求写检讨,原因是一岁的娃娃竟然摘了幼儿园的花,吃了幼儿园的菠萝蜜。家长纳闷:“好好的花木,为什么会出现在幼儿园?学校是让孩子来上学的,还是来养花的?为什么花能被个孩子摘来吃?”而这颗菠萝蜜最后被这个小孩子当做“早餐”吃下。家长还说,老师没及时维护,而且老师来了以后还让孩子写检讨。这件事引来诸多网友讥讽:“这是幼儿园吗?这是植物示范园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能知道‘爱护花木’吗?”
难道幼儿就一定要会背诵三字经和千家诗才是学有所成?家长和社会不应该把成长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花木作为可爱的同伴来对待吗?在成人的世界里已经很少见“顺手牵羊”的行为,为什么孩子却做不到“爱花惜树”呢?这与教育和学校不无关系。古人曾说“一日受业,终身为父”,老师在教化青年和儿童时,如果缺少花木之类“润物细无声”的哲理教养,实在是“罪莫大焉”。的确,在教孩子知识的时候别忘了教孩子怎么去爱花木,正如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所说的“大自然是万物之母”。也许老师可以带孩子去认识花木的种类和特征、了解花木的习性,参加爱护花木的活动,举行“小小园丁”或者“爱木大使”之类的评比活动等,这些方式比“看到花要摘下来吃”要好几百倍。
老师可以让爱做梦的孩子去仰望花木的枝叶,去闻花木的气息,听花木听得到的美妙音乐,让小朋友从小懂得“花木有情,花木会呼吸”的道理,懂得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一旦孩子们将植物看作是自己的朋友,他们自然会去爱护植物、关心植物。这样的教育,孩子们不会忘记,也不会重蹈覆辙,更不会发生“吃花事件”。同时,让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还教育以真实,还儿童以天性的真实。教育要引领孩子去欣赏花木,发现花木,要让花木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如果幼儿园真心爱护花木,应该多植些孩子喜欢的人文类花木,如桃树、李树,还要设计一条“花木大道”,让这些美丽的树木为孩子成才培植良好的品德,提供良好的心灵滋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有像关爱人类朋友一样去爱护花木,花木才会给人类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