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轶事怎么写?
一、轶事记录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通俗一点说就是讲述教育故事。它以故事为载体来研究和表达教育过程、理念及其行为风格,其基本方式就是以叙事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自己或他人实践生活中真实感人的故事,反映教育实践的真实过程和结果。它要求研究者以叙事的方式,向别人展示其所观察或亲历的教育人物在其背后隐含的教育理想、教育生活和教育故事,揭示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进而挖掘和整理蕴涵在这些教育实践背后的教育目的、教育信念和教育价值观。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往往充溢着活生生的教育故事。教师应善于思考、观察、捕捉这样的故事并及时进行记录。这种记录形式被称为轶事记录。
二、轶事记录的价值
1、为教师提供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教育资源
由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是复杂、多变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需要处理和解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这时“反思”能帮助他作出正确而合宜的判断,使教学成为具有个性和智慧的行为。作为叙事研究的轶事记录能帮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情景,反思自己与孩子以及成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反思孩子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可通过轶事记录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形成自觉、理性地关注自身日常教育工作和专业发展的态度,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2、成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评价孩子发展的依据
孩子成长变化中具有意义的点滴进步蕴涵在生活情景之中,不易被成人所察觉,更不易被孩子所体味到。但这些点滴进步恰恰是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的萌芽。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对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进行记录、分析和反思,就能抓住教育契机,使孩子得到成长。
轶事记录正是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了解、理解并尊重孩子,进而以适宜的方式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策略。同时轶事记录中包含着孩子生活、学习中的成长变化的轨迹,是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行为、性格特征和其他人对其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轶事记录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轶事记录应以尊重事实为基本原则。由于轶事记录的直接素材来自教师亲历的教育情景,因而记录内容应是对事实的表述,而不是对事实的分析和评价。
轶事记录主要包括5个要素:描述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所涉人物;描述事件的起因;描述事件过程,这是记载的主要部分,应详细具体;描述事件的结果;分析事件并提出教育对策。同时要善于抓住有意义的教育细节,使记录更生动真实。
轶事记录有文字记录、视听记录等多种形式。文字记录是最常用的形式。视听记录能更加生动地再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情景,更适宜于年段较长孩子的观察。
虽然轶事记录以客观描述事实为基本原则,但其本质并不是以纯客观、零度写作来反映实际生活,而是带有个人理解、价值观的主观性叙事文本。这就要求叙事者在尊重事实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对叙事内容做必要取舍;在叙事时,对叙事文本做必要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