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是什么生肖?
首先,“同姓”不是同一个宗族的,周代就有“异姓”、“外姓”的说法了,秦汉以后更是有记载的“外家”、“外氏”(见《汉书》),可见“同姓”不等于同一个祖先的意思。 其次,周代的同姓不一定是血统关系。《诗经·大雅·生民》说后稷的母亲姜嫄是帝喾的正妃,但姜嫄没有生育,就收养一个义女,就是舜的妻子娥皇。两人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姜嫄和舜的祖母姚姓不同;而《史记·周本纪》明确说周朝的祖先是姬姓。所以,周代同姓一般理解为同一封地或国里的人。 到了汉代,人们习惯把姓氏连在一起,作为家族或民族的名称。汉代的同姓一般理解为同一个姓氏的人。如果姓氏一样,又没有其他的称谓方法,那么一般就可以认为同姓。 从唐至清,基本沿用汉代的用法。不过宋代开始流行单姓,即只记姓氏,不记名字,那么这时候的同姓就只能解释为同一个姓氏的人了。
最后,现在所说的姓氏,在汉代一般称为姓,唐代以后才兼指姓氏与姓。汉代的同姓也就是后代的单姓了。 以上是对“何谓‘同姓’?”的一般性解读。其实,古人在讨论同姓问题时非常谨慎,除了考虑姓这一姓族或氏族的血脉传承关系以外,还要考虑父母一方或双方的血缘问题以及婚姻问题等。例如,《春秋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说:“异姓而复姓。复姓,娶同姓也。”何休注曰:“上言异姓者,异姓之女。”说明“异姓”不等于异族,而是指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同族之人。又如,战国韩非子曾说:“异姓不相王。”赵注曰:“异姓,卿大夫之异姓,亦谓他国他族之人。”可见,古人说的“同姓”是很慎重的问题,不能随意乱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