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是什么生肖?

衡雨迁衡雨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有点难啊,我思考了很久,也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是仍然有点不敢肯定我的答案,姑且写下来大家一起探讨吧! 这个题目中的“诰”字应该是指“诰命”的“诰”,这个词的“诰”。 什么是“诰命”呢? “诰命”最初指皇帝的诏书,后来特指任命官员的诏书。《礼记·王制》中有“天子命之,诸侯曰‘授之子爵’;命夫、命妇,诸侯曰‘赐之日爵’。”意思是说,天子可以授予爵位给诸侯,而诸侯则将受爵位的文书交给夫人或妻子携带,以示尊敬。这当然是很久以前的仪式了,但是可以看到,至少在周朝,朝廷的命令是用书面形式的。 到了唐朝,开始有“诰”这种文体,主要用于表彰官员的功勋等并赐予官衔,所以又称“诰封”。

唐刘肃在《大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裴公神道碑铭并序》中称“公(裴)少举进士,累迁至尚书主客员外郎。公体貌明秀,风度韶朗,善谈吐,工文词。上之,与萧颖士、柳珵诸公并为辞藻俊秀;中之,与贾至、岑文本诸公并为典诰宏博;下之,与陈子昂、苏味道诸公并为歌诗清丽。”可见唐代的“诰”,既是行政命令,又可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体裁。 宋朝时,“诰”作为行政命令的用途更加广泛。

元朝建立后,沿用唐宋的许多制度,因此“诰”这种东西存在。不过元明清时的“诰”和唐宋时的“诰”含义有所不同,它只表示政府给予臣民的荣誉性的东西,不再具有行政命令的性质。这一点从称呼上也看得出来,唐宋时的“诰”称作“诰命”,元明清时的“诰”称作“诰敕”。 那么,根据以上对“诰”的字面意思的解释以及它的历史演变来看,“诰”应该代表的是“鸡”这一生肖。为什么是鸡而不是其他生肖呢?我想理由很简单,因为“诰”字的结构当中有“口”,而“口”者“鸡”也。

赫连伟岚赫连伟岚优质答主

在十二生肖里,排在“龙”之后的那个动物是“蛇”,对不对?其实,十二生肖,从“鼠”到“猪”,其间顺序还有值得推敲之处。譬如,排在“龙”后面的那个动物,其实是“诰”而不是“蛇”。

甲骨文里有个字,上下两只手各执“弋(yì)”,弋是“弦上的箭”。所射对象是“鸟”。“诰”字为简写,省掉了一只手和“弋”、鸟,用“鸟”代替。诰的本意便是用箭射鸟。后来引申为告戒、指示,最后在甲骨文中成为“王言曰诰”,指帝王的文书或者指示,如“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还有“汤诰”。

“诰”字甲骨文像只鸟,可它实际上并不是鸟。诰其实是人类的朋友——松鼠。松鼠属哺乳动物。它的体态特征:前脚略小,后脚大、长,趾间都具纤细弯曲的毛刷状长毛,适于树栖生活;尾巴长而蓬松。常见有灰褐色和全黑色两种体毛。

“蛇”是与“诰”同音的形声字。由于十二生肖的“诰”字谐“蛇”字,人们慢慢忘记“诰”字,只知道“蛇”字。如《广陵史纪》中载:“有蛇长数丈,黑而白文,或云龟山龟化。”这里所记述的“蛇”,明显是松鼠。但写史志的人,由于不知道“诰”字,而误认为是蛇。再如《隋书》,炀帝一行去江都的路上,“有司奏冀州河间县天井中蛇斗(按原作者注:天井谓坑穴也),蛇一赤一黑,黑者先入穴,赤者逐入,良久赤蛇返出。”这里所记的赤蛇、黑蛇也明显是松鼠。因为松鼠腹部毛色都是乳白色或者白色,而体毛大多是棕褐色甚至黑色,当它钻洞穴时,先将头钻进,身体后随,露出褐色或者黑色,后缩回脑袋,白色显露出来,然后再将全身进入洞内,正如《隋书》所记载:“黑者先入,赤者逐入,……良久黑赤俱出,而食于蛇穴前……”

“诰”字的产生不早于商朝,所以在“诰”字出现前,松鼠以什么生肖替代呢?商朝之前是夏朝。《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篇记载历法的文献,“正”即月份的意思,而“夏”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面朝右跪坐着的人,其后拖着一条长尾,是个后肢着地、前肢离地而长尾拖地的小动物,这正是松鼠的特征。

《夏小正》中的“正月其同”,“三月王同生”。“同”,“童”,“熊”在上古都是同源字,本字为“熊”。所以,松鼠在商朝出现“诰”字之前,是以“熊”字替代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