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代表哪个生肖?

昌雅琳昌雅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鼠 子夜在十二生肖中,与“鼠”相关的名称出现频度最高的要数“子时”了。《晋书·宣帝纪论》有言:“虽假令迟行一步,便可擒之;且子午之间,时辰最急,正谓‘当此之时’,吾常指于昼间,岂可逆时侵晨而谋算乎!”“子”就是“子时”的简称,“午”就是“午时”的简称。

牛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诗经·齐风·鸡鸣》开篇便是“鸡鸣喈喈,拂晓即起”,描述的就是这个时刻鸡啼的声音。又因为“鸡鸣”有报晓之意,所以宋代洪迈编撰的《容斋随笔》卷三指出:“鸡声、鸦声、虫鸣、猿啼,方外之音也。今人之诗或用之,惟唐人‘鸡鸣曲’绝妙。”洪氏所说的“鸡鸣曲”,指的就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鸡鸣曲》二首。其一云:“雪浅池平鱼影动,日高一丈红光升。群鸡忽叫云际宿,万里寒空只月明。”其二云:“月高霜白鸟飞尽,露下空园草色愁。壮士挑灯窥小径,夜深归梦入东墙。”

虎 寅时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朝日”等。这些名称都包含了“时间已过半夜,天色即将放亮”的意思。这一时段属于“一日之中”尚未开始营业的时间范畴,故称“平旦”;“平”通“冥”,指的是天地还未分开、宇宙尚未形成、万物尚未萌发的原始混沌状态。《礼记·檀弓下》提及的“昏定而晨省”中的“晨”,也是指的这个意思——日出之前人们就起身活动了。另外,“朝日”还有“初生的太阳”的意思,如李白《古风》其五:“朝阳不再盛,白日渐未央。黄河一步险,白水四旋回。”

兔 卯时又称“日出”。古人观察日出方位多有变化,所以除了“日出”之外,还称之为“晨辉”“朝曦”“朝暾”“初旭”“初阳”“隅中”等。《礼记·月令》中有“孟春”的描述:“是月生魄(新月),曰宵中;雨霁天晴,辰星出东方。”这就是说,月亮在农历每月初三的夜里已隐隐露出,直到初一才能看见。不过,这时太阳还没有出来呢。所以,《尔雅·释诂》中有“晨,早也”的说法。“晨”和“午”相对,表示的是一天中刚刚开始的时光。

龙 辰时已至,古人称之为“宴清都”“晴光摇翠”。南宋词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元夕》中有一佳句:“玉漏频催,琼杯渐举,笑语盈盈清不寐。”其中的“玉漏频催”就是说时间已经进入了辰时也即上午九点左右。“辰”也有“震”的意思,与“辰”相关的术语很多,包括“辰州”(今天的湖南省怀化市)、“辰溪”、“辰砂”(朱砂)、“辰服”(穿戴衣帽,用于祭祀)等等。“辰”还是一个姓氏。

蛇 巳时也叫“隅中”。“隅中”指的是太阳偏西、距离地平线仅有一隅之地的时间段。北宋文学家苏轼著有《东坡志林》一书,其中有一条写道:“吾昔少年,常以春日游中山府(今河北省定州市),复道(长廊)中涂,偶缺一角,因立亭其处,名曰‘无角亭’。”这里提到的“隅中”就相当于现在的十二点正午。

马 午时又称“日中”“正午”“中午”。此时太阳位于中天,直射地球表面,万物明朗。《礼记·坊记》有言:“天子执殳,大夫执弓,士执矢。”这里的“殳(shū)”就是一种长戟,大约相当于现在骑兵使用的马枪。可见,在“日中”这个时间阶段,正是战士们持枪练习骑射的好时机。马还被用来祭祀。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周礼·夏官·校人》中说:“马,甲祭(祭坛)王(周王)也。”贾公彦疏云:“马祭者,许慎注云:‘午,阳气极,故用马,配阴阳也。’”原来,在汉唐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午时的阴阳属性。

羊 未时又称“日昳”“日跌”“日央”等。“昳”本义指阳光下树木的影子逐渐移至西侧,此处代指太阳由中天逐渐西斜。宋陈师道《后五伯·秦伯》有“崦嵫(yān zī)落日,始临渭水”的句子,其中的“崦嵫”就是指夕阳西下的位置——“日昳”也就是午后一点左右。

猴 申时又称“西夕”“斜晖”。这是下午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段。《礼记·月令》中有这样的文字:“孟秋之月……鸿雁来。仲秋之月⋯⋯玄鸟归。季秋之月⋯⋯鸿雁来宾。”这当中的“雁来宾”,朱熹集注引范成大语曰:“雁自北而来,宾主叙阔,至此则诸雁宾散,惟余此雁,故名客雁。”其实,“雁来宾”也就是“雁行谦辞”的意思,形容一群人行礼时相互谦让、排列成行的场景。“宾”在古代是指走在宾客队伍的最前面。

鸡 酉时又称“日入”“日落”。这是一天的末尾,太阳落山的时候。《易·离卦》:“雉侯(鸣)于埘,君子攸往,途夷且长。”“埘”就是鸡窝。“雉侯”指的是野鸡在鸡窝里报晓。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君子出门远行,道路十分漫长。宋朝王珪《送丁少卿致仕》云:“黄鹂斗草春天暮,紫燕衔泥晚日斜。”其中的“紫燕衔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狗 戌时又称“黄昏”“夕阳沉”。此时太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下,天空中只剩下西方半圆形的晚霞。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望海潮·元夕》一词中有“玉壶光转(月圆如镜),一夜鱼龙舞”的句子,其中的“玉壶”指的是月亮。如果月圆如镜,那么时间就到了子夜。

猪 亥时又称“人定”“夜深”。这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所以又有“亥猪”之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