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什么?
今天看了王栋生老师谈自己的语文教学的文章,王老师说,自己教语文,只是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我觉得这个境界很高。我琢磨着,恐怕这也是语文教育新课程的最终目标之一。那么,我们老师应当怎么教,才能适应这个目标呢?
一、不要以自己为主讲,要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老师往往主导作用太过于明显。整个课堂,我们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其实,只要老师能够引导得法,学生完全能够自主学习。这里的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思考。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反复的阅读,是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在阅读中,思考是最重要的。没有批判性的思考和讨论,就谈不上阅读。
二、不要理解阅读教学的硕果就是要求学生能读懂几篇文章
我们老师,往往把阅读教学理解为读懂几篇文章。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就是知道了中外有名的人和事。或者说,能总结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等等。
我认为,阅读教学,我们老师教给学生的重要方法,应该是如何通过解读题目,读懂文章。而最终的教学成果,当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自我领悟。
阅读的本质,是理解。而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阅读的前提是思考,关键也是思考。不同的猜想,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么个道理。
三、不能单一理解和分析一篇文章
一篇文章,我们老师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讲解。但是基本上,都是从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剖析入手。然后,过渡到写作手法的探讨,语言的精美分析等等。其实,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从内心发出来的体会以及触动,可能比我们老师千遍万遍的讲解要深刻和生动得多。当学生自读感悟之后,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等进行剖析和解读,那么,文章的许多奥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自然而然的得到理解和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