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属于什么系?
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是:专业划分过细,同一专业往往在同一年就开设有本科、专科两个不同的层次,而且许多专业是文理、外语、艺术类兼收的,没有突出某一学科的优势。然而,这样的状况,已经不足以适应社会对于各种专业性人才的需要。
我国的师范教育亦然。当今的中小学教育,课程日渐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当众多的师范类学生一到中小学实习时便大叹无能为力——他们所学的只不过是书本上的知识,面对生动活泼的中小学生,面对着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他们除了背诵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一点可供借鉴的东西,结果是告辞时只得带着一脸无奈和困惑。
20世纪末,我国的师范教育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一些大学开始增设素质教育课程,一些大学开始尝试文理、理工、文法、经管、外语等学科间的专业知识交叉培养,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还有一些大学正在或已经开始取消师范专业,对师范生实行通才培养。所有这些变化,都在朝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正如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小学老师会是美国高中后学历者中最普遍的职业。到那时,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师,将会是一个在多个学术领域都具有专业技能的通才。”
我国将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教育,现阶段还不得而知。但是,发展教师的专业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英国是实行师范学校早期专业化的国家之一。1971年,英国教育委员会要求全国29所长期师培训院校,必须在四年内按四年制本科课程和两年制Graduate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课程两种模式进行改革。1976年,英国全国所有师范学院和师范学院函授部均统一为College of Education,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教育。
加拿大国家教育部长指出:“‘专业教育’一辞确切地说明了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它意味着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熟悉他所教学科领域的一切,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个领域。”因而加拿大要求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应以一种专业身份进行工作,并对教师教育进行重大改革,以“符合专业人员标准”来培养未来教师。
德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行国家监察体制,由州政府控制地方教师教养所、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等,以确保师资质量,这种体制在二战以后仍然保持,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和严格的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各国教育专家研究了半个世纪以后所做的一份报告中得出结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学者,更是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活动的学生出身的专家,他是以训练有素的学者为知识基础,再加上实践的经验和理解力。
这份著名的报告给教师下了新的定义:“无论用什么名称 (教师、教授、教授员、指导者、导师等),履行下列职能的人,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师:在课堂上、课外活动或学生的离校生活中有目的地指导、协助学生掌握高级智慧技能,并帮助他们发展理性思维方式和审美的情感和态度,以及积极的道德品质和学会为社会尽职。教师的目标在于:为下一代的成熟和承担起社会责任奠定智力、身体、情感和精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优秀学生榜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由上可见,关于教师的专业以及其培养,国际上已有明文规定。当代,世界各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依据自己对该学科的专业理解来进行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教育中,大学应当努力给学生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并促使他们进行思考、辩论和实践。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期间,应密切地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教师与研究人员、实践人士的密切联系、协作研究,以及从事实际的活动、调查和实验,使自身在某个学术领域或几个相关领域内逐步获得专业技能。
我国的师范教育,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综合大学院校不宜培养教师或培养不是师范专业的态度。现代教师应该并且能够在任何一所学校以专业教育的方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