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应哪天算起?

南凌漫南凌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一开始也有些疑惑,为此特地去查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地支密切相关。先秦文献多记载,周代已有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并沿用至汉代。但十二辰究竟是否为十二生肖的前身,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未有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无关。如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中说:“寅者,诸虫皆寝矣;丑者,诸兽皆眠矣;子者,万物皆闭矣……午者,诸阳之末;未者,诸阴之末。”明显是将寅、丑、子等作为时辰的名号,而将午、未作为阴阳两气的符号。又因十二时辰的起点是在子时,故这一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以子时开始计算,与十二辰无直接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十二辰就是十二生肖。持此观点的典籍较多,如唐代李贤等注《晋书·天文志上》引《晋历》:“颛顼元帝以寅为岁首……”元代伊世珍《猗兰阁纪谈》:“然每岁十二月,必生一动物,谓之‘本命’。寅生虎也;卯生兔也;辰生龙也;巳生蛇也;午生马也;未生羊也;申生猴也;酉生水也;戌生狗也;亥生子也。”可见古人是按月相变化来推算生肖的。那么问题就变成,月相的变化以哪一天作为起点呢?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上两种观点,前者将午时等同于未时(中午12时至下午1时),后者将寅时(凌晨3时至上午9时)等同于卯时(凌晨5时至上午7时),显然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根据现代天文学的研究,太阳是由春分点向东移动的,而在古人体感意义上的白天时间并非是一成不变。现代天文和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古代化石证据,发现人类对昼夜感知能力的遗传基因位点在Y染色体上的SLC45A2基因,该基因能够编码光受体蛋白,从而影响对昼光的感受。因此当环境温度适宜时,人们感知昼光的能力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白昼时长在不同月份有长短差别。也就是说,月相变化其实没有特定的某一天作为起始点,而是每个月的初一为一起点,每月最后一天为另一起点,前后相差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以上仅仅是就“生肖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做简单的介绍,至于具体如何推演,还需要各位看官耐心翻阅古籍,如有兴趣可以找一找东汉徐衍所著的《春秋纬·元命包》来看,其中就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可惜的是,这本书现在已经散佚,只有部分内容被收录于南朝梁代学者阮孝绪所撰《七录》中。

燕凌燕凌优质答主

生肖的起算时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春节,而不是西历新年,按照传统来说,一个人生肖所属,在一年之内的任何时间出生的,都应该以春节为界线。在旧的年头的任何一天出生,就算属上一个年头的生肖,即使相距新年只有一、二天。在新的年头出生的,就算属新的一年生肖,同样即使相距新年只有一、二天。十二生肖与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一对应的,“卯兔”2011年2月3日23点59分结束,“辰龙”2011年2月3日00点00分正式开始,即2011年2月3号零点交界处。

十二生肖纪年法同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关联。按照干支纪年法60年一轮回的规律,十二生肖也是相隔60年就属相相同,即有“三年一小限,六十年一大限”的说法。

中国农历是一种与西历(阳历)完全不同的阴阳合历,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每隔2至3年安排一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为13个月,即为闰年,384天左右,而没有安排闰月的年份为12个月,即为平年,354天或355天。所 以,十二生肖纪年法同农历的节气相结合,每个生肖年所包含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所持续的时长也有长有短,长的年份达到384天,短的年份只有354天或355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