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看公历还是农历?
1983年阴历腊月二十一,阳历是1984年2月6日 1984年是甲子年,1984甲子的立春在腊月初二,所以你是立春之后出生的,属于猴年,而不是卯年(兔)。
属相是有二十四节气来确定的,不是以农历或阳历确定的,所以属相不存在“按阳历还是按农历”的问题! 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说出生在阴阳历重合的节气上的,比如立春、清明、立冬等,这种情况根据古人规定,以立春为新年,即这一年该节令是阳历的新年,属相也就按照阳历来算了;而有些节气是在月初,而月末的月份又出现闰月的,也就是这个月份有二月也有三月,那这种情况按照老规矩,还是以月初为正月,这样属相也就可以确定了。
当然这是古代的算法,与现代的公历和农历都不一样了。现在都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历,这种算法就很简单了,不管什么时间出生,只要是在同一个公历年的范围内,都以公历为准。
因此你虽然是腊月二十一出生的,但因为是腊月,所以算上立春之前的十二个地支纪日的几天,实际上你出生的日期已经是来年立春之后的第一天,因而你的属相就应该确定为属猴。 而不会是属兔的。因为立春是农历正月朔,这个时候还没有到农历腊月,自然你不会是属“兔”的。
属相又称生肖。按照十二地支推演,十二地支中每一支,都有一种动物与之相对应,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合称十二生肖。生肖是固定于人的自然生命,与生俱来,终生不移。而与人对应,推算人生,作为人“动物之属”的属相十二种动物,也像人一样具有了社会属性。十二生肖以十二种动物对十二地支配属,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肖动物图案就有多种出土,其中龙、虎、牛、鹿等已和后来生肖属相完全相同;《诗经·小雅》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论语·阳货》中有“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左传·僖公十五年》中也有子犯对晋文公说的“赤也惑志,使三군乱心”等语,这些记载,都已将午与马、申与猴、巳与蛇、酉与鸡联系在一起。可见十二种属相搭配十二地支已具雏形,属相产生初期与十二地支组合是不固定的,是依地区、按种族而不同,其时尚未普及全国,如《论语》中子犯所说的话,是晋南地区方言。至秦代始有生肖纪年的应用,生肖纪年法,盛行于汉代,并以汉代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纪年帛图和1984年新疆尼雅出土的十二生肖木简为物证。
纪年法的生肖纪年,将十二地支分别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属,即用十二种动物来纪年,十二年构成一个周期,每一个年份由一种动物纪年,此法至今仍在广大民间使用。古代一些文人著作,亦用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混用的记述方法。随着纪年法的流行,生肖纪年的应用渐广,其配属方法日渐统一。
生辰纪法在汉代已与当今普遍使用的生辰纪法相同,为农历纪法。所以人们应以农历纪年方法推定自己的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