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什么?
数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
从古人的角度来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一门学问,所以我国最早的教育内容中就有数学。而国外,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学科,他们在古希腊时就对数学进行了分类,其中一类是“技术数学”,一类是“抽象数学”。而我国的大学里把数学作为一类人文学科进行研究,国外多数国家将数学视为应用学科,而我国将数学大多视为哲学、语言文学一类。而到了现代,人们发现,数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正因为它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才使得现代人更加迷茫:究竟什么是数学?
而“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纵观全国各级各类教学,甚至国际数学教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思维方法有:
1、符号化:就是抽象出数学对象、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算意义,并用抽象的符号语言加以表达,这是抽象思维的主要形式。例如:对于“两个圆面积相等”这个具体运算,可以抽象出符号:(S1=S2)
2、描述性:用适当的文字、图形、符号、方程来描述数学对象、数学问题。例如: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度,可以描述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度。
3、分析、综合:分析是把复杂的数学对象、问题简化,达到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综合则是把所学习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各个击破,最后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最终目标。
4、比较、综合与应用:比较是从两相同或不同数学对象中寻找联系,概括共有特征,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综合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已被分解的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应用是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当然,不同的数学内容、不同的背景条件下,所要使用的思维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变能力呢?
1、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具有极大的主动性,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完全有必要对生活情境进行抽象,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和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综合。
2、“生活中问题处处有,关键是你会不会找。”数学问题同样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所以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3、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家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时会经历挫折,陷入困境,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而心态决定着成败,所以,“豁达是成功之父”。
4、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出问题,并在讨论、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提升为数学知识。
5、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式,并能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6、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用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7、把数学教学仅仅看作是分数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这不是“小数教”,因为“大数教”更应该注重“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