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阔指哪个生肖?
首先排除兔(月宫里有玉兔,但不属于额阔);其次排除羊、猪,因为它们是没有角类的动物。因此答案是牛。 古代人观察星象是不像如今这样坐在办公室里,而是沐浴在繁星之下,整个天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古人将星宿分为四组:东、西、南、北。每组七颗星,分别用“斗”“牛”“犬”“虚”等称呼。其中“斗”与“牛”组成“斗牛”,意思就是现在所说的“北斗”和“小牛”星座。 “小牛”的中间部分就是“额阔”(也是二十八宿之一),而“小牛的牛角”就是指“牛角”,即现在的“金牛座”。
古人在计算时间时,除了利用太阳和月亮以外,还利用一种叫“圭表”的工具。这是一种垂直立起的杆子,顶端装有一片斜刃,类似我们今天使用的三角板。使用时,通过阳光照射在尖端的阴影长度来估算时间的早晚。为了测量精确,需要在两个地方同时做实验,一个用于实测日影长短,另一个作为标准时间。这种工具在我国古代叫做“表”或“丈寸之表”,西方古代称之为“索罗杆”。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约为365天又4分1秒,因此每年正午时刻太阳所处的方位都略有不同。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为夏至,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白昼最长的一天。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缓慢移动,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方位也在逐渐改变。当太阳由北及南跨越一条黄道带时,也就是过了冬至后,白天会逐渐变长直到夏至到来。这时如果“圭表”的“表”垂直立于地上,它的“影长”就会慢慢缩短,直至冬至那天最短,随后又开始逐渐加长。而在每个节气当日,正午瞬间的太阳位置都是确定的——也就是“圭表”的影子恰好落在表盘正中。
人们发现每当“圭表”的“影长”最短时,北斗七星的杓尾(也就是“牛角”,又称“末斗”)刚好指向正南方向,而且保持不变。由此可以准确判断此时时间为每年冬至上午一点整。